其他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携手共建边境绿色生态长廊!中国老挝积极开展跨境合作交流
凌晨,一头野生亚洲象来到位于中老边境的岔河边境检查站,跨过边防执勤跨栏出境而去。玩耍一会儿后,越境到老挝“跨国游”的野象又原路返回中国境内。
近年来,随着中老边境一线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亚洲象开始不惧怕人,走出森林在边境口岸自由出入,甚至跑到磨憨口岸“逛街”。每当这些体型巨大的森林来客到访,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都会组织人员进行警戒,在对野象保持友好“接待”的同时,防止行人与野象相互惊扰引发冲突。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5个子保护区组成,其中勐腊和尚勇两个子保护区边境与老挝接壤。随着对外交流合作的加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与老挝共建220万亩边境联合保护区,与老挝南塔省开展联合执法、增殖放流行动,与老挝北部南塔省、乌多姆赛省、丰沙里省3省建立大气污染联络机制,在长达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携手建立起一条和谐的边境绿色生态长廊。
“我们最初的跨境合作模式,是从民间的交流开始的。”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管护局尚勇管护所所长李金华介绍,中老边民之间民族同源、交往密切,还有相互通婚的习俗。过去,中方一侧的边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强,但境外一侧的边民时有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发生,甚至还发生过猎杀跨境活动的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案件。“需要境内外的边民一起行动,才能真正维护好边境地区的生态安全。”李金华说。
经与老挝南塔省农林厅取得联系,尚勇管护所于2006年初组织中老两国边民以走亲戚、“认老庚”等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从而建起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两国政策法规宣传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当年4月,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邀请老挝南塔省农林厅相关人员来到景洪,举行中老边境亚洲象保护座谈会。老挝南塔省农林厅于11月回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到老挝南塔省,举行了首次中老亚洲象跨境保护交流会议。由此,中老双方以官方形式正式开启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行动计划。
开展野外联合监测巡护。来源:云南日报
在确立组织边民交流、跨境技能培训、开展联合监测巡护、加强社区宣传工作、设立联合保护标识、中方向老方跨境援助支持和积极争取项目支持7方面的合作内容后,中老双方于2009年正式划定第一片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国西双版纳尚勇—老挝南塔南木哈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拉开了中老生物多样性跨边境联合保护的序幕。一年后,中老边境一线新增3片联合保护区域。一条南起老挝南塔省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至中国西双版纳勐腊子保护区,长约220公里、面积约20万公顷的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形成,开启了中老跨边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的新篇章。
在中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边民交流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工作推进会和培训会进入常态。其中,红外相机、GIS在项目培训中被列为重点,总受训项目工作人员超过100人次,有效提升了项目双方管理机构人员的工作技能和项目执行能力。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保护区内枪支、猎具逐渐减少,林地和防火管理有条不紊,亚洲象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负责人介绍,中老双方在2016年开展跨境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发现并拍摄到大灵猫、小灵猫、豺、熊等众多野生动物种类实体图像,在中老边境地区还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同时,人象冲突逐年减少,这也是跨境保护成效的一个明显标志。”这位负责人说。
随着跨境生态保护的深入开展,西双版纳州农业部门于2015年6月11日与老挝南塔省签订澜沧江—湄公河渔业资源保护合作框架协议。
“2015年11月12日,在澜湄合作外长会议上,首次将水资源合作列入澜湄合作初期的5个优先领域之一。”西双版纳州水产站负责人介绍,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西双版纳州渔业部门与老挝南塔省自然资源与环境厅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老方政府部门技术人员和村民提供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向老挝南塔省下辖的勐新、南连、勐龙、南塔、乌央普卡5地村民赠送鱼苗,帮助他们开展澜沧江—湄公河土著鱼类养殖,以减少对天然鱼的捕捞。
中老双方达成协议,在勐腊县关累码头至老挝勐新县梭不腊村40公里江域建立共同渔业保护区,双方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保护区的管理,并适时组织跨境巡护和水面联合执法。中方还应邀多次前往老挝南塔省、乌多姆赛省举办水资源保护和土著鱼驯养繁殖技术培训,老挝官员、渔业工作者和普通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及渔业养殖技术明显提高。通过共同努力,双方在环保和自然资源管理、渔业合作、渔业养殖技术、水资源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推荐阅读
签订合同、缴了社保也可按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报考!云南三部门印发通知
2024年昆明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及缴存比例有调整
“稻+鱼+鸭”,真赞!丨在云南样样好